人们来到一个城市,不再是走马观花地看风景,而是希望深入地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,比如和当地人一起载歌载舞,品尝地道美食,可以更好获得情绪价值
文旅产业进入多元发展的3.0时代,正在经历从资源导向到情感导向的转型,文旅产业升级已是大势所趋。传统景区游览模式正在被新崛起的旅游形式和模式替代,一场关于情感联结与价值共创的文旅升级正在喷薄而出。“宠粉文旅”“景粉文旅”“解压文旅”等新概念,掀起一股“情绪文旅”的浪潮。
“情绪文旅”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。在这个快节奏、高压力的社会里,人们旅游不再仅仅是为了看风景,而是为了寻找情感上的寄托和满足。它让文化从“被观赏的展品”变成“可参与的生活”,让城市从“游客的目的地”成为主客共享的精神家园。试想,当人们来到一个城市,不再是走马观花地看风景,而是希望深入地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,比如和当地人一起载歌载舞,品尝地道美食,可以让游客更好地获得情绪价值。
然而,“情绪文旅”就像一把双刃剑,用好了能够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,用不好则可能带来一些问题。所以,引导好、接得住、落地实是关键。
引导好“情绪文旅”,就像给一艘船掌舵,方向对了才能顺利前行。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发挥好引导作用,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,引导文旅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。比如,鼓励文旅企业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,打造具有特色的“情绪文旅”产品;加强对文旅市场的监管,打击虚假宣传、宰客等不良行为,维护市场秩序。同时,还要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,引导游客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,文明旅游、理性消费。
接得住,考验的是文旅企业的实力和创新能力。文旅企业要紧跟时代步伐,深入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喜好,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。就拿“宠粉文旅”来说,一些景区通过推出个性化的服务,如为游客提供专属的旅游攻略、举办粉丝见面会等,让游客感受到被重视和关爱,从而赢得游客的口碑和忠诚度。“景粉文旅”则强调景区和游客之间的互动和交流,景区可以通过建立粉丝社群、开展线上活动等方式,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归属感。而“解压文旅”更是契合了当下人们的需求,一些景区推出了冥想、瑜伽、温泉等项目,让游客在旅途中放松身心,释放压力。
落地实,需要各方共同努力,形成合力。一方面,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旅游服务质量。比如,改善景区的交通、住宿、餐饮等条件,让游客住得舒心、吃得放心、玩得开心。另一方面,要注重人才培养,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。文旅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人才,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,才能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。
当然,在“情绪文旅”发展过程中,也会遇到一些挑战和困难。比如,如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,保护好当地的文化和生态环境;如何避免“情绪文旅”产品同质化,打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等。这些问题都需要业界认真思考和解决。
路漫漫其修远兮!“情绪文旅”发展之路还很长。只有引导好、接得住、落地实,才能抓住机遇,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,让“情绪文旅”成为人们心灵的栖息地,让每一个游客在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和满足,共同书写“情绪文旅”的美好篇章。